從很久以前就很想出國,去欣賞不同角落的風景、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,也很努力的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吧!然後 NASA 直接被當,交換機會再見;GRE 的 quantative 爆炸,美國學校也差不多離我遠去,但還是抱持著『如果有一個成績比我爛、表現比我差的人,一不小心上了,我一定會很想揍人』的心態,申請了各知名大學,但錢難賺所以只有幾所QQ
決定好要申請哪些學校之後,也算是做了蠻多準備。第一個需要的當然是resume、personal statement 跟 statement of purpose,再來大家比較有疑問的大概是 reference letter 的部分。除此之外,我還有額外聯繫教授,提前讀一些教授發的 paper,討論實驗室主要的研究方向,重點是要讓教授對你有印象,簡單來說就是刷存,這部分就看自己決定要不要拉,我個人認為蠻有用,但見仁見智,所以我就不多說了。
Resume
我自己寫 resume 的方法是先列出所有有做過的事,可以包含專題、實習、甚至是期末報告、side project 等等,只要你能講出一番豐功偉業,凸顯出你希望呈現的能力就可以。條列式『具體』能夠描述內容的幾句話,形容詞並不具有說服力,『量化』你在那些事的成效很重要,kaggle 上的 private score 之類的都是很好的例子。最後提醒一個我覺得挺重要的點,resume 的排版要是簡潔有力看起來專業,花俏對於資工系不太適用(?);另外長度最好落在一到兩頁之間,塞太多東西並不會顯得你比較厲害,只會表現出你不懂得取捨跟抓重點。
Personal Statement / Statement of Purpose
personal statement 跟 statement of purpose 的差別主要在於前者強調的是『自己』,後者強調的是『目的』。怎麼說呢,PS 主要的目的在於行銷自己,因為那些你的課堂經驗、你的實習經歷,告訴對方你從中學到什麼,進而具有什麼樣的能力。而 SOP 則除了你的實力外,要能說出為什麼要選這個 program,可能因為有哪些課你很感興趣,或者是哪個教授寫的 paper 是你很著迷的主題,以及你能藉由你的優勢帶給學校什麼樣的正面影響。有些學校會分別要兩個,而有些只要求一個,如果只有要求一個的話我個人是把兩篇的內容融合起來,所以我總共寫了三個版本。還有『客製化』也是展現誠意蠻重要的一環,一定要認真查每個學校的教授、課程跟合作計畫。
TOEFL 一戰 96 二戰 108
好像做了幾回考滿分的題庫,就直接考了。單字普遍不難,閱讀我都算看得懂,考的單字也都會;聽力的做筆記很重要,聽不懂不用一直想,要繼續聽下去不要落掉後面的內容,再用一些高中學過的知識推理答案;口說的話最重要的不太是內容而是聲音清楚,不要停頓太久,麥克風因為神秘關運作方式重新講話會有很大的噴氣音;寫作比較需要邏輯,辭藻華麗倒是不需要,建議寫四段到五段,篇幅才夠、架構才完整。
GRE 一戰 304
Q 跟 V 分數差不多,結果之慘烈請自行想像。V 最重要的就是背單字!狂背猛背感謝同學的單字表救援,我是自己做 quizlet 的單字卡,這樣才會有印象,最後 V 有衝上希望的分數,偉哉戴夫。Q 的話⋯⋯好像沒什麼立場講話⋯⋯,我寫完得時候覺得挺容易,可能是英文太爛、數學太爛、或理解能力太爛之類的,用的是 magoosh 的題庫,但結果如此之讓人傻眼,大家斟酌XD
Reference Letter
我請了兩個指導教授跟修過課的老師幫我寫。推薦跟教授約時間討論,讓他更瞭解你,也更知道你的優勢在哪裡;除此之外,你也能夠知道教授對你的印象是什麼,再根據這些去做內容的調整,推薦信寫起來才不會像是制式化的文件。通常教授會希望你能打草稿給他,就像前面提到的,形容詞並不具有說服力,可以用一些實際發生在課堂上、專題過程中的經驗當成佐證,讀起來會更具有公信力。一個老師我是寫兩件事分別呈現我的能力,一個是 technical skills、一個是 transferable skills,不能只會專業能力,其他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最後去了新加坡,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多讀一學期的大學,而只有新加坡有提供 spring program 其他學校都只有 fall admission。本來是打算如果有上其他間學校的話,可以轉校抵學分,但碰上疫情,所以就此作罷。歡樂繼續迎接住在台灣的新加坡碩士生活!